谁来维护“80后”楼房?

2015-07-06来源 : 互联网

本月,贵州一地出现两起“楼塌塌”事件,让人们对老旧楼房的安全问题再次关注起来。近几年,各地老旧楼房垮塌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去年,上海曾对所有的房屋质量进行排查,全城疑似危旧房屋约300多万平方米。

老旧楼房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建筑标准低,建材质量不佳,长期养护不到位,使得一些老旧楼房存在安全隐患。而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些老旧小区往往没有业委会,也无公共维修基金,房屋产权复杂。维护保养往往既无人牵头,也无资金来源,更找不到负责单位。

建设于“房改”之前的老旧楼房,*初往往是以公房承租的方式提供给居民,在房改之后,公房租户如果以房改形式购买了房屋,房屋性质就变成“已购公房”,很多地方对这类房屋的相关规定是“依经济适用房管理”。房屋如果二次上市,产权性质就变成了“商品房”。

换言之,一个老旧小区内,甚至一栋老旧楼房内,房屋性质可能涵盖承租公房、已购公房、商品房等,公房产权单位可能存在多个,不同性质的房产,其土地权限也是不同的。

而问题的症结往往也在这里,房屋产权复杂,那么修理费用到底该**出,还是房主出?如果双方共同出资,又该以何种比例何种形式?之前,浙江奉化塌楼事件,就是因为**和住户长时间就维修费用协商无果,*终耽误了维修时间。

而今,越来越多的“80后”楼房步入“而立之年”。有关部门应该在积极排查房屋安全隐患的同时,尽快牵头在老旧小区内组建业委会,建立公共维修基金。因为,一次两次的检修,只能暂时排除安全隐患,而只有形成在业委会监督下的健全养护机制,才能**老旧楼房长期安全。

标签: 楼房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