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即造福 增绿即增收

2015-03-17来源 : 互联网

  生态环境加优 企业项目纷至沓来

  “去年我们从国外引进了10多位博士,其中3人已经进入国家人才战略‘千人计划’。这些***人才除了看中公司的发展平台外,吸引他们前来的,还有南昌优越的生态环境。”3月9日,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战略业务部经理王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近年来每年以翻番的速度迅猛发展,这得益于科技团队的强力支撑,但从深层次来说,要归功于南昌的生态文明建设。

  晶能光电的发展是南昌将优越的生态环境转化为强大的创业优势的一个生动例子。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落户南昌的企业获得了与日俱增的“溢价”回报,而在与东部沿海城市的竞争中,南昌也以生态品牌的*特优势,上演了一出出成功“逆袭”的精彩大戏。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让市民“看到绿色、闻到花香、听到鸟鸣、享到绿荫”,而且绿化改变环境后,环境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溢出”价值。前不久,德国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副总裁来南昌考察,被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深深吸引,毅然决定把该公司的血细胞分离机项目落户到高新区,并计划将高新区作为集团布局亚太市场的战略高地。

  同样的故事,每天在我市不断发生。望城新区滨水公园建成开放后,望城新区从过去一个功能单一的工业园区变成了一座城市,于是,华南城电商产业基地、康莱特医药产业园等项目纷至沓来。

  城乡一体加绿 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在全省、全国,南昌的生态环境都*屈一指。然而,**城并没有躺在“天造地设”的良好生态环境“资本”上睡大觉,而是持之以恒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不断“做加法”,“锦上添花”。近年来,南昌通过实施“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和城区“建绿透绿”工程,大幅提升全市“绿量”、“绿质”,人均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绿化就是文化、造林就是造福、增绿就是增收”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

  记者从市***了解到,自2010年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我市大力实施城乡森林绿化工程,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以都市森林公园为“点”、都市绿色长廊为“线”、城乡森林板块为“面”、城郊生态绿化为“片”的城乡一体绿化格局,我市构建了“中心城区生态景观、近郊生态产业区、远郊生态屏障”三大森林生态体系,形成了“常绿和落叶并举、速生与慢生兼顾、林相和季相搭配、平面与立体结合”的绿化格局,打造了“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浓度、四季有景、连接城乡”的绿色纽带和风景线。

  绿量绿质加码 生态产业越来越强

  造林绿化的生态“加法”取得显著成效。统计显示,近5年来,全市累计投入绿化资金68亿多元,共完成新造林面积146万多亩,新栽各类高规格苗木1.34亿株,超过以往20年的总和;新打造了昌铜高速、320国道等绿色通道生态景观长廊近千公里,创建森林村庄837个、森林城镇65个、森林园区18个、森林社区26个、森林单位76个、森林小区92个、森林校园73个、森林营区11个、森林街道70条、森林(湿地)公园24个,新增苗木花卉生产面积16.08万亩,为广大农民工提供中短期就业岗位12万个。同时,我市对城区28个公园、90个公共休闲场所进行了改造提升,实施了47处“拆迁还绿”工程,在全城开展了“拆违拆临、建绿透绿”专项行动,建绿透绿总面积9.1万平方米,为市民打造了500米“休闲绿地生活圈”。目前,全市建有义务植树基地近2万亩,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9%以上。

  持之以恒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为南昌增加了“绿量”、提升了“绿质”,还带动了生态产业的做大做强。2014年,我市新建和扩建的苗木基地面积突破2万亩、油茶产业基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面积突破3万亩。得益于263个森林村庄和17个文化、休闲、观光、旅游特色小镇的打造,南昌生态休闲产业风生水起。市农业局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全市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园区(企业)203家,小型农家乐、渔家乐1179家,资产总额突破50亿元,生态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快增长点。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