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0%左右
透过数据看南昌,预期目标催人奋进。按照拟定目标,2015年南昌地区生产总值将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利用外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实际利用内资增长8%;海关出口总额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计划任务。
抓好**工业项目建设
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步伐,努力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围绕对接国家“七大工程包”和省里“八大工程包”,突出抓好航空工业城、北斗卫星产业园、鸿利光电产业基地、欧菲光液晶显示模组、济民可信等**工业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万达文化旅游城、南昌**博览城、华南城(电商)物流园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南昌市民中心、南昌外国语学校九龙湖校区、省皮肤病医院新院、南昌市博物馆等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力争工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
2015年,力争工业增加值突破1500亿元,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7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突破400亿元,医药产业突破450亿元;新增千亿园区1个、百亿企业2户、50亿企业2户。集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做强做优工业经济。继续实施服务业三年强攻计划,大力引进和建设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培育一批**企业,努力提升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效应,努力实现全市农业招大引强有所突破、**企业升级有所突破、打造南昌农业品牌有所突破,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以三大***开发区和临空经济区为主战场,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平台。**发展高新区生物医药、航空和光电产业,经开区机电和电子信息产业,小蓝开发区汽车及零配件、食品加工产业,临空经济区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产业。力争3个***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全过千亿,1个**工业园区突破500亿。
推动集群发展,继续打造4大千亿和5大五百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金融、物流、商贸、商务会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餐饮、新型专业市场等十二类服务业集聚区,全力建设全省金融商务区,力争各类金融机构(企业)达到160家。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争规模达到70万亩。
发展电子商务 支持全民创业
发展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积极推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业态发展,研究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依托各类平台,结合电子商务进乡镇、进农村工作,多措并举发展电子商务,力争全市新增交易额过10亿元的电商3家,过5亿元的电商5家。积极发挥江西列入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工程区域试点作用,实施好双胞胎集团、正邦科技、泰豪软件等相关企业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工作。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进一步消除民营资本进入的隐性壁垒,加大全民创业支持力度,*大限度简化****反担保程序,延长担保责任期限,逐步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风险核销机制。全力打造南昌市华南城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深入推进“创业孵化100”、“加速成长100”和“信用促进100”工程,打造“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岛”,不断掀起全民创新创业的新**。
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
坚持“全域开放”理念,全方位推进对外交流合作。融入“一体化”格局。以临空经济区为战略支点,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完善重大项目绿色通道、跟踪调度、督查制度。围绕“4大千亿、5大五百亿”产业,推进央企、外企、民企“三维”对接,大力开展产业项目招商攻坚和补链、强链招商,签约和落地一批体量大、业态好、后劲强的产业项目。
加快“走出去”步伐,以“靠近原材料供应、靠近产品销售市场”为导向,鼓励境外投资办厂。鼓励和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提高**化发展水平。
挖掘百姓消费潜力
千方百计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努力提高消费能力,让百姓“能够消费”。规范引导企业利用店庆、传统节假日,安全有序开展各类展会和促销活动,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让百姓“乐于消费”。有效稳定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促进消费升级。促进现代物流发展,不断完善消费环境,让百姓“方便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