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代电商人的创业之路二

2015-05-29来源 : 互联网

     电商是“救命稻草”,时间进入2000后,新浪、盛大、雅虎这些名字进入人们视野,BAT们开始谱写他们的创业故事。中国的互联网时代到来。对于那个时代的大学生而言,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幸运”。正如快要大学毕业、对未来充满迷茫的王扬,因为一篇《论互联网与体育产业的结合》的本科毕业论文,为自己带来了**份工作:奥林体育网做采购,并从此踏上了电商这条“不归路”。

  善于学习的他觉得做网站很简单,开发新商品、供应商,开发网站,没什么复杂。年少轻狂,王扬在工作了8,9个月后,便拉上几个同事和同学开始了自己的**次创业:同样做一个体育用品网站。“体育商品当时很好卖,也**。”但很快就失败了,“因为团队没有一个真正的**者,每个人都心高气傲”,王扬总结道。

  笔者问他,创业失败时,什么感觉?即使现在,身上仍有一股傲气的王扬回答,“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生活中很少有那种后知后觉到事情来临才知结果的感觉,所以我不会叹息当时为何干这事。”但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了,自己不愿意被约束,“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强,更有价值。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不用为*打工,不用再担心失业。”他也有一种不得已。“我是一个运动员,没有太多选择。当**份工作做了电子商务,就像救命稻草一样,我会死死抓住,会比许多人更珍惜,专注于这个东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作为****代的电商人,王扬发现,幸运的是:这个行业没有沉淀经验,只要你够努力,你所有经验都会成为行业里的**者。

  所以,他接下来的职业之路更像是中国电商快速发展下的缩影。比如创业失败后,恰逢新浪商城的**任商务负责人王雍出来创业做了一家礼品网站亚佳礼品网,王扬在那里做了一年。“这样行业当时在北京有经验的人都非常少,慢慢得我可以教很多人如何做网站,如何运营,怎样卖货。”比如两进两出上海热线创立的电商平台。1996年成立的上海热线在2000年后已迅速成为上海地区的门户网站。而当上海热线选择开发电商平台,**版本变出自王扬之手。当他2006年第二次加入后,开发了“共同购买”功能,它类似今天的团购模式,王扬把这种模式变成了一个产品化程序,每周选品,多少人买可以实现什么样的价格。这让其订单转换率达到了2.7%,而在当时,即使**和当当的转换率也只在1%~1.5%。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