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谯楼 讲述千年的时间故事

2015-03-27来源 : 互联网

  日月轮回,时光流逝,*难的是留住时间。在宜春,有一座古老的建筑,在古代专门从事测时、守时、授时工作,是现存世界上*古老的地方天文台。

  这便是袁州谯楼,又名宜春鼓楼,现为袁州地方时间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3月,记者登临袁州谯楼,探寻这座地方时间博物馆鲜为人知的千年往事。

  从南唐走来

  袁州谯楼比外国天文台早200年

  春暖花开时,记者慕名来到宜春鼓楼路,只见一座颇具古典韵味的楼台,静静地矗立于鼓楼天文广场上,在一片现代的繁华和喧嚣中,愈发显得古朴而神秘。这座从南唐走来的袁州谯楼,至今有1000余年历史。

  登上袁州谯楼,南北两个观天台上陈列着地动仪、日晷、黄道经纬仪等天文观测仪器,楼内有铜壶滴漏、古钟、大鼓等测时、报时设施。这些都是古人观天象、测时、授时的“神器”,其中智慧深不可测。

  袁州谯楼以砖石筑台,高12.8米,占地780平方米,主台和南北观天台呈 “π” 字形布局,拱道东西两端各阳刻有“鼓楼”“余晖”四个大字。

  袁州地方时间博物馆馆长晏昕告诉记者,袁州谯楼于南唐保大二年(公元944年)由袁州刺史刘仁瞻建造,属袁州府衙的一部分,即袁州城的西门,现在仍被称为“西门遗址”。

  多少年来,在宜春人眼里,袁州谯楼只是一座普通的鼓楼,却没想到它是一座古老的天文台。袁州谯楼天文台遗址的重大发现,缘于30多年前的一次修志。

  1989年,南昌大学退休教授栾杏丽在编写《江西省科技志·天文章》时,发现明正德版《袁州府志》载:“谯楼。府*东。宋嘉定间郡守滕强恕建。筑台,为楼五间。原置铜壶一座,并夜天池、日天池、平壶、万分壶、水海;影表、定南针;添水桶,更筹,漏箭;铁板,鼓角。设阴阳生轮值,候筹报时。”再仔细查阅《江西通志》《宜春县志》等,亦有相似记载。

  栾杏丽在北师大物理系读书时,学过天文,联系所学知识,从《袁州府志》记载的铜壶、夜天池等名称来看,这是一套四级补偿式浮箭漏,属于守时系统部分;铁板、鼓角则属于报时系统。这两个系统是任何一座鼓楼所必备的。

  栾杏丽发现,滕强恕置备的器物中有两件特别重要,那就是影表和定南针,它们构成一套天文测时系统,而且滕强恕还筑了台(一般鼓楼都是圆形或方形建筑,没有台),把它们放在室外的台上就能测时。滕强恕还设阴阳生轮值,候筹报时。

  栾杏丽认为,袁州谯楼上有了天文测时仪,就使它与一般的钟鼓楼有了质的区别。即,一般的钟鼓楼只能从事守时和报时的工作,不能测时。因此,他认为袁州谯楼不是一般的鼓楼,而是一个天文台。

  这个意外发现,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1992年,江西省科委立项,由原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承担并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宜春市博物馆合作,对袁州谯楼进行考证和研究。

  据考证,袁州谯楼南台墙基部分为南宋时期砌筑,存有“皇宋淳佑十一年”铭文砖;台墙为明清两代维修砌筑,存有“明洪武十年”和清“道光十六年”“同*二年”铭文砖;石构券拱为明代砌筑。谯楼栋梁上题有“大清光绪十四年”款,可见现存建筑历经宋、明、清。

  1994年,省科委邀请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馆、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及本省的8位**学者,组成**委员会,对袁州谯楼进行了深入考察和论证,*终确认:“创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的袁州谯楼为中国现存*古老的地方天文台遗址。”

  此前,我国古天文学界一直认定,国内*古老的地方天文台遗址是河南登封观星台(约建于元朝初年,13世纪晚期)。袁州谯楼天文台遗址的确认,比河南登封观星台早了50余年。

  据考证,国外*古老的天文台遗址,是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现存的帖木儿帝国时建造的天文台(约建于公元1418年),也比袁州谯楼晚了两个世纪。

  坐西朝东

  世界现存**呈“π” 字形布局的天文台

  袁州谯楼,作为全世界现存*古老的地方天文台,弥足珍贵。华同旭在《中国漏刻》一书中说:“自隋朝在京城设钟、鼓楼报时以后,各朝代不仅京城设置,一般州、郡、府、县*所在地也都设有。”

  在历史变迁中,绝大多数的谯楼、鼓楼已不复存在,只有袁州谯楼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算是一个**。据史料记载,南唐保大二年(公元944年),袁州刺史刘仁瞻初建谯楼,是为敲鼓报时用的城楼。

  南宋嘉定十二年,袁州知州滕强恕扩建改造袁州谯楼,增加了铜壶滴漏、影表、定南针、更筹等测时、守时、授时仪器和许多当时先进的天文设备,从而翻开了袁州谯楼天文台光辉历史的*页。

  正是因为滕强恕给这座谯楼注入了时间工作和天文元素,袁州谯楼成为集测时、守时、报时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地方时间工作天文台,**是普通的敲鼓报时用的城楼了。

  明万历年间,袁州知府郑淳典对袁州谯楼进行了修缮,不仅**了宋代滕强恕时代的旧貌,还将唐朝掌管观天象、推历法的钦天监台正袁天罡的神像供在谯楼里。

  非常罕见的是,袁州谯楼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东,呈“π”字形跨街而立,设有南北两个观天台。这可能是全世界现存**一座“π”字形布局的古天文台。

  晏昕推测,袁州谯楼坐西朝东,主台和南北观天台呈“π”字形布局,很有讲究,也很有学问,或许是有利于古人测时间、观天象。

  探索解密

  袁州谯楼这样从事时间工作

  谯楼,或鼓楼,作为一个报时机构,应设置有一套守时工具——漏壶,一套报时工具——鼓、钟或号角之类。它的任务是向所在地报告准确的时间。我国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些这样的古代建筑,例如北京,南京、西安等地的鼓楼,就都是当地著名的古建筑。

  袁州谯楼不仅具有鼓楼的守时、授时功能,还有测时、观天象的天文功能,只不过楼上的各种原有设备现已完全失散,有的失散年代还并不久远,真是令人可惜。在古代,袁州谯楼是如何从事时间工作的呢?

  “铜壶滴漏”守时。铜壶滴漏的原理,就是在铜壶底或靠近底部凿一个小孔,水从小孔逐渐滴漏下去,用以计时。袁州谯楼的“铜壶滴漏”用了四只铜壶,由上而下依次为夜天池、日天池、平壶、万分壶,互相叠置。

  *上面的铜壶“夜天池”装满水后,水即从壶底小孔逐渐流入“日天池”“平壶”,再从*下一级的“万分壶”滴流入“水海”,“水海”中有一根浮子托着的“漏箭”(刻有12时辰和100刻),水海中水逐渐增多,漏箭逐渐上升,就可从漏箭上读出时辰。据研究,袁州谯楼的“铜壶滴漏”所测时间与现用的钟表相比,每天只差20秒。

  “晨钟暮鼓”报时。为适应中国古代晚上打更的制度,袁州谯楼还置备了“更筹”这种计数工具,从“漏箭”上读出时辰后即可定时报时,白天敲钟击鼓,晚上用梆子打更,让人们知道时辰。

  “影表和定南针”测时。南宋嘉定滕强恕给袁州谯楼置备的影表和定南针,构成了一套天文测时系统。

  定南针当时是一种磁指南针,以确定当地的子午线方向。影表的影是指日影,表则是一根竿子。且看它们是如何测时的——

  如果把竿子垂直立于地面,太阳照在竿子上,投射出来的影子落在子午线上,就是正午12时。这样的表,古代也称为圭表,原本是用来测定每天太阳到子午线时竿影的长度,由此可以定出二十四节气的时刻。

  圭,原本是放在南北子午线方向上度量影长的量尺,而袁州谯楼则把圭表的功用加以变化、扩展,成了能测定白天任何时刻的天文定时器。

  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袁州谯楼的观天台置有测天之器——铜璇玑,一种古代测天用的浑仪,白天可观测太阳,晚上可观测星星和月亮,其用来测定时间的有效时间区间比圭表或日晷大多了。

  从南宋滕强恕的时代起,袁州谯偻除了装备有守时、报时器具外,还装备了天文测时仪器;台上有专门的天文工作者轮值,已经是一座专门从事时间工作的地方天文台。

  前世今生

  袁州谯楼传承千年文明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地方都建立过天文台,现存的北京古观象台和河南登封观星台,都由中央政府建立和管理,而袁州谯楼则是目前发现的第一座由地方政府建立的时间工作天文台。

  早在13世纪初期,我国就出现了像袁州谯楼这样的专门从事时间工作的地方天文台,那是中华文明的骄傲。环顾当时世界,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建立过这种时间工作天文台。外国现存*早的天文台遗址比袁州谯楼晚了200年;欧洲在英国格林尼*天文台和法国巴黎天文台建立以后,才有天文台的时间工作,也比袁州谯楼晚了4个世纪。

  袁州谯楼走过千年岁月,是历史的偶然,还是时代的需要?在数天的采访中,这个疑问一直难以释怀。晏昕分析认为,宜春自古为“农业上郡”,农业发达,袁州谯楼的兴起应该与宜春的农业生产、农耕文明密不可分,“掌握季节,不违农时”是农业生产*基本的要求之一。古农书《齐民要术》上曾经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这大概可以解释为袁州谯楼测时、守时、报时、观天象,既服务于百姓生活,又助力于农业生产,绵延千年而不废的原因吧。袁州谯楼天文台表明我国运用天文、气象观测指导民间生产、生活的历史久远,具有极高的文物、天文价值。这样的文化遗产,值得珍视和保护。

  随着时代的变迁,袁州谯楼的时间工作及天文观测仪器,已被现代化的高精尖技术而取代,但它作为一种古代文明已深深地扎根于宜春人心中,成为宜春历史文化的标志。1985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袁州谯楼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景点。2006年5月,袁州谯楼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宜春市委、市政府投资修缮袁州谯楼,保持了谯楼历史原貌,**了铜壶滴漏、钟、鼓、圭表等测时、守时和报时器具,添置了地动仪、黄道经纬仪、浑象、日晷、星晷、人体日晷等天文仪器。

  宜春还以袁州谯楼为中心,新建了占地30亩的天文广场,在地面上铺设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古代四象图案,以及与天文有关的天干地支、二十八宿星和八卦符号等,供广大市民和游客参观游览。

  在现代文明浸染下,袁州谯楼以它独特的物语,讲述着它千百年的“时间故事”,延续着底蕴深厚的宜春文脉。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