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股神”一元钱进军创业板

2018-03-18来源 : 互联网

股市和互联网具有天然的契合性,邢明回忆:当时的天涯,*初仅仅是个股票**,之后增设了两个栏目:天涯杂谈,电脑技术**。

不过,这却不是*初创办天涯在线的基础,公司主要运营的是海南省的地方门户,即海南在线。“这可能是全国惟一的一个**门户网站,由一个民营企业在做的一个平台。”天涯**只是海南在线的一个栏目。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只有两三个人在维护。

2007年7月在接受一门户网站访谈的时候,邢明总结:因为我们没有过早地去对社区进行商业化,反而保持了它一个非常自然的发展状态。

其实在*初的时候,互联网用户规模有限,熟练到可以参与**的用户规模更是有限,因此少数**参与者的偏好,部分决定了**的前景。邢明回忆,天涯*早一批网友来自于四通利方聊天室。天涯虽然地处海南,但一开始就是全国性的。他强调早期上网的用户素质较高,这就形成了天涯的品质。随着,用户之间建立联系,粘性产生了,用户变得难以离开天涯。

之后,天涯就提出“网上安家”的概念,并扩容改名为“天涯虚拟社区”。

2000年,网络股泡沫破灭,这个时候,邢明大概自己已经喜欢上了这个**,他本人在天涯的ID是968,加上低廉的维护成本,虽然有关商业模式之类的还无从谈起,但是邢明决定“不动它”……

回过头来,2004年对天涯的发展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当年天涯**一个帖子《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讲述了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徐本禹放弃读研,到贵州山区的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做义务乡村教师的故事。引发热议,此事被CCTV关注,之后徐本禹当选为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同一时期的“芙蓉姐姐”,虽然发端水木清华网站,但是在天涯**获得广泛的知名度。这里的关键在于,传统媒体开始利用网络来挖掘一些热点,而传统媒体的关注,又提升了**的关注度和一部分人参与的愿望。

*初的时候,社区没有被业内所重视,随后网络股寒冬消退,Web2.0概念开始为各方所接受,社区的价值被重新认识。邢明事后回忆:2004年有一次评比,把天涯社区在所有的社区里边综合排名第一,叫*具投资价值。

2005年,天涯完成了第一轮融资,投资者包括了联想集团、清科集团以及战略投资者Google,其中Google拥有不到10%的股份,也没有进入天涯社区的董事会。具体数额说法不一,事后,邢明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称,“总计不到1000万美元,约占公司股权的30%,以联想投资为主。”

此后,邢明在面对媒体时说:互联网整个的从业者,想象力还没有释放出来。在这样一个阶段,很多互联网老企业也好,新企业也好,对互联网一些颠覆性的作用还是认识不足。

标签: 创业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