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赞美声和骂声,创业者感受到压力。*丝餐厅创意策划人金雪涛甚至不愿意再上网看这些评论。在他看来,这种不理解是一种“代沟”。他说,“*丝”是一种自嘲和娱乐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不过,他后来才知道,“*丝”在某些方言里的字面意思是“阴毛”,所以才让人不舒服。但他坚持认为,随着时间推移,“*丝”文化会慢慢被多数人认同,只不过“我们走得稍微超前了些”。
6月13日,成都本地一家新闻网站以《创业餐馆“舌尖上的*丝”3天净*1万元》为题,对餐馆做了报道。报道称,3名创业**都来自西南财经大学,得到该校3万元创业贷款开始经营餐厅,3天净*1万元。报道再度点燃讨论热潮,网友们有挺有骂,小餐馆在网络上继续走红。这个时候,除了些许压力,3名年轻的**尚未感觉到危机。创业团队成员吴桔吉甚至在微博上表明身份,希望“大家理解媒体噱头”。6月15日晚,微博上一则“辟谣”消息的出现,使事件走向复杂局面。西南财经大学一位老师发布微博称:“参加创业者均非西南财经大学学生,系媒体‘杜撰’。”该老师一方面“强烈呼吁媒体作客观、真实报道”,同时也表示创业学生“拿诚信来炒作,要不得”。根据后来其他媒体的报道,吴桔吉的身份是四川教育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大四学生,金雪涛是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大四学生,罗杰则在几年前就已从大学毕业。关于餐馆**情况,这篇报道称“5天营业额两万”,有别于此前所说的“3天净*1万元”。
微博“辟谣”的西南财大老师说,他在核对信息时,没有了解到贷款这回事。因此他怀疑:这是借西南财经大学进行“炒作”。“辟谣”消息同样被大量转发,批评他们“炒作”的声音让创业者不知所措,吴桔吉还回绝了一些媒体的采访。6月18日晚,前述网站再次发出报道称,餐馆没有营业执照,收到了“停业整顿”通知。报道还说:**不是西南财大的学生,所谓“经贸系”实际应该叫“经贸外语学院”,3天净*1万元是随口说的,所谓的财大提供了3万元大学生创业贷款更是子虚乌有。报道还说,西南财大的老师“揭穿了吴桔吉等人的谎言”。这篇报道使餐馆的**境况更加糟糕。有网站直接在标题中写上了“无照经营且撒谎炒作”、“倒闭”这样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