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米果是江西赣县客家传统小吃,每逢春节,客家人都要泡好米、蒸熟饭,再由8位青壮年劳力使用木棍、石臼打制成具有黏性的米团,*后用模具加工成带有吉祥寓意的米果。客家人浓浓的年味就在一杵一杵的号子声中裹进米果、吃进嘴中、留在心间。
黄元米果又称“黄元”,是客家人的传统食品和待客送礼的上等佳品。不仅在赣南,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地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都有制作食用黄元米果的习俗。客家人有句俗语叫“不打黄元米果不过年”,因此,黄元米果也是客家人过年必备的年货。
相传早在唐宋时期,黄元米果就已经遐迩闻名,到明朝正德年间更是被列为贡品,可谓源远流长、声名远播。黄元米果是以一季稻“大禾米”为主要原料,做法繁杂*特。用本地的一种黄元树烧成灰后,加开水过滤成灰水,冷却后浸泡大米。
同时配以槐花染色,第二天用饭甑蒸熟,再将米饭拌黄元灰水,摊开晾干后又蒸熟,趁热倒入大石臼内,众人用硬质杂木棍捣烂成团,起碓后,用手揉搓均匀,切块做成各种形状的米果就可以了。客家的年味米果里来这是制作米果的几样重要原料:黄元柴灰水(左)、大禾米(中)、槐花(右)。
客家的年味米果里来工人将黄元柴烧制成灰,这些木灰中含有大量碱,是制作米果的天然添加剂。米果手艺人将蒸好的大禾米饭铺平晾干,准备进行第二轮蒸煮,这样才能做出劲道的米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