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是每个正在成长中的企业必然会遇到的问题。1994年,薛新茂辛辛苦苦从东北采购到了**的大米,这些大米也顺利运抵到了西安。但是,由于没有仓储经验,这些含水量偏高的大米在第二年5月突然都发霉了。
一次赔了几十万,这对任何一个中小企业来说都不是小事。薛新茂麻利地把入库存放费用交清,把这些发霉的大米以低价卖给了一家养殖厂,当做养猪的饲料用。这期间,薛新茂经历了人生中*大的一次“人生危机”,生意赔了还要不要做下去?如此劳而无功,自己的努力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经过短暂的迷茫,薛新茂再一次找到了自己做***的关键点:标准化。他很快按照工业化食品加工的流程,设计了日产100吨的加工大米生产线,从而改写了陕西大米没有质量标准的历史。
1996年春,薛新茂一次到广州出差,他发现当地市场上有许多小袋米销售。这一意外的发现让他非常欣喜,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袋米将逐渐推出市民阶层销售市场,以家庭为主体的消费群体,将会对大米有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精细要求。
1996年8月,薛新茂在陕西工商局注册了陕西福锦米业有限公司,同时注册了“福锦”牌大米商标。为了搞好**大米加工的质量和数量,薛新茂坐了**两夜的*车来到广东湛江,高薪邀请当地安装加工大幕设备的工程师来加盟。经过他的诚心邀请,工程师来到西安为福锦米业安装了一条生产线,当时,这代表了西安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大米加工的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