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革命者游戏,自然会使人联想到法国诗人马拉美的名诗,《骰子一掷,谁也改变不了偶然》。相较那些含着“金钥匙红钥匙”长大的人,杨秋良命运骰子的**掷实在有些悲怆。
1969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煤矿家庭,10多岁前的杨秋良根本没有厨房的概念。“做饭都在院坝里,水源是从矿区里牵出的一根皮管,家家户户都用河沙等土办法过滤。”“但左右倒腾,水还是很浑很浊,我甚至见过我母亲用洗衣粉洗碗。”
贫穷、贫穷的大山、贫穷的矿井,构成了杨秋良少年时期的人生状态。他迫切地想要走出这个黑褐色世界,一刻都不愿再待了。按当时的国家政策,父母退休后可由家里的一个孩子顶岗,但是一想到每天都要钻那黑乎乎的矿井,杨秋良毫不迟疑地**了父亲提出的顶班建议。
1988年,杨秋良考上了湘潭科技大学化工系工程建设专业。十多年的矿区生活让他对外面的世界始终处于信息焦虑状态,城市的多元和新鲜扑面而来,他的内心却越发地胶着、冲突。殊不知,化工系恰好在当年取消了毕业分配,摸摸包里鼓鼓的3000多块*学费,他迟疑了。
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夏天。杨秋良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校门外,一些衣着不整的民工在一辆卡车旁打着扑克,空气中嗡嗡作响的除了这些人的小惬意,还有一个年轻人对未来的纠结。
只是几个月后,这个纠结的年轻人竟然选择了自己创业,项目是电脑培训。彼时,他刚刚学会了电脑的开关机。杨秋良的理由很简单,湖南电脑市场刚刚兴起,连城里人都感到新鲜。但卖电脑自己没本*没渠道,3000块*学费外加一个高中同学的几千块*投入,正好可以搞个培训班。
培训班租的是湘潭图书馆的几间闲置房,老师是从当地大学请的,30块*一节课,再配上一个气势汹汹的名头--时代电脑培训专修学校,杨秋良便开始兴冲冲地提着胶水桶出门张贴电线杆广告了。
上世纪九十年初的确是个属于创业者的**年代。杨秋良和那些卖皮鞋、卖服装的生意人一样,撞上了他们人生中为数不多的闷声发财时光。培训班从4位老师拓展到10多位老师,学生***时达到200多位。三年下来,杨秋良挣了1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