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浪的出走,蚂蚁公司上上下下并不感到意外,他本身就是个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出走的那段时间,他一边更肆意地发挥自己的创意,一边则是去试图想通另一个问题。如果靠搬家成为世界知名企业的梦想渐行渐远,能否让自己换一种方式去追求新的目标?
当初,为了让蚂蚁在各地的一线员工家属放心,李浪鼓励员工将妻子接过来,并特意为她们开设了保洁业务,渐渐又发展了物流配送、保洁、空调维护、汽车维修等各种围绕着“脏苦累活”的蓝领业务。只要分公司经过财务测算,认为新业务不会亏*,就可以向总公司申请多元化经营。
李浪在闲暇时间还注册了一堆商标,并且开始尝试一系列与搬家八竿子打不着的生意:橱柜品牌“佐佑”、家具网购品牌“榜样”、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平台“什么”、水果店“果然好”、退伍军人就业平台“雷锋”等等。
对每一项新生意,李浪都有充分的理由:例如做橱柜,是因为看到这个品类的利润很诱人;在网络上卖家具,是为了充分利用大件货物送货、入户的能力;而“什么”的灵感来自新闻——中国的食品安全如此糟糕,何不让老百姓把不放心的食品拿来检查?这些想法都是自成一派,无心插柳。“但是没有‘柳成荫’,所以我很不满意。”
根据自己未完成的梦想以及兴趣所在,他找到了一家与自己的想法颇为对标的公司:3M。这家总部在美国明尼苏达的公司也是世界500强,但是在它112年的历程中从未为品类、价格这些因素所桎梏,骨子里有挥之不去的创新和冒险基因,几乎是从不停顿地孵化着新产品,从报事贴到录像带,从防毒面具到投影仪。围绕着自己的偶像,李浪为蚂蚁提出了一个略显奇特的口号:专业的后勤综合**服务机构,中国服务业的3M。即使无法依靠一个业务变成**老大,他也要以500强之中*热衷于创新的那一家为榜样。
重新回来,李浪注册了“成果投资公司”,专门进行各种项目的孵化,后来演变成了集团的合作发展部。执掌成果投资的是曾经主管蚂蚁物流业务的郑启彬,他是转业军人出身,加入蚂蚁时担任驾驶员,一步步奋斗到了高层。
郑启彬也是李浪的老搭档,能够用一句话概括李浪的想法:“他预见了搬家的瓶颈,回来就更重视多元发展,其实他一直在思考哪个业务能做得比搬家更大。”说这句话时,郑启彬正按着办公室网络电视的遥控器,向《创业邦》记者展示公司办过的各种活动、孵化的各种有趣项目。光是商标,蚂蚁就足足注册了90多个。
蚂蚁公司有一栋新建的大楼,外面的员工被称为蚂蚁的正宗蓝领,里面负责内勤的员工被李浪称为“白领”。蚂蚁的项目孵化经常不得要领,很多白领都因为无法忍受**的善变而离职。李浪还有一个爱好,喜欢考察其他企业的内部孵化,回到成都之后就开始将部门、任务组拆散重组,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全员的创新驱动力,经常是某员工今天的职位是部长,明天就改成了产品经理。
“一般人都忍受不了他这一点,他这人解决问题的方式让人不可理解,”郑启彬说,“但如果你尝试一下,会发现他这种方式其实效果也不错。”
例如,这两年蚂蚁*重视的种子项目是“超级门店”,也就是在每个社区里租下一间店铺,形式类似于便利店,可以收发快递、寻找家政服务工人。
听起来很接地气,而李浪的建议却几乎“低到尘埃里”:超级门店*先要成为“蓝领工人的休息站”。当时所有人都反对这个定位:一个干净明亮的门店,让蓝领员工在这里休息、吃饭、借工具?
这个项目几乎是李浪胁迫大家推下去的。李浪说,老百姓大多从心底里排斥“住改商”,要讨好老百姓,就要讨好服务于他们的蓝领工人,所以超级门店里面备上了各种工具、配件,让蓝领工人“有麻烦就往超级门店跑”,增加超级门店的曝光率。此外,每天清晨,超级门店的员工都会集合起来,到小区里走上一圈,捡一捡垃圾,与社区里的老百姓微笑着打个照面。
蚂蚁的很多业务近期发展都很顺利,例如城配业务,蚂蚁所持有的运力在成都当地****,保洁、起重等也占到了本地市场的三、四名。不过,这些都是多年的保留项目。以城配为例,由于搬家是相对低频次的业务,人、车等资源可以被灵活调配利用,国美早在进入成都时就开始与蚂蚁合作配送,也就是将货物从大库房运到成都的各个国美门店,那时蚂蚁就顺势成立了配送部。
李浪的战术风格是“慢发展”,**砸*和圈地,保持船小好掉头的状态。很多项目已经接近停滞状态,但他不会**停掉,而是由一两个人维护着,也许哪天市场情况会比较适合,到时候再发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