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美景小感——忘情山水

2018-06-25来源 : 互联网

凡是去过庐山的,应该都不会忘记那里的盘山路。从山脚到牯岭镇,短短30多公里的路程,却有400多道弯(有人说是396道,据传***主席当年用*柴计算过),一车人都被甩得晕头转向,匆匆吃过午饭,就直奔山上。

我们居住的地方是镇上的一座宾馆——观云山庄,名符其实,傍晚我们从山上下来的时候,云雾也笼罩了这个小镇,初时薄如轻纱,一会的功夫就浓如帷幕了,风吹过,远处的青山时隐时现,仙境?人间?睡至半夜突被一阵风雨声惊醒,细听,雨下得还不小,斜雨敲窗,漏箭丁丁,急风入林,松涛阵阵,虽是初夏天气,却也抵不住寒意侵体,需盖厚棉被才行。第二天早餐后大雨仍没有停的迹象,按导游的意思安全起见,**登山,改道下一个景点,在我们的坚持下,导游终于同意购买雨具,全副**,继续庐山游。还好,游览过程中雨渐渐小了下来,但依然是云雾迷漫,远望茫茫,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看不清也罢,庐山之美不应只是用眼睛看的,更应该用心去解读(其实对任何事物都应该这样)。

庐山给我的感觉是积极入世的。他从不**历史,从不**文化,也不**宗教和**。有人说“如果说泰山的历史景观是帝王**的,庐山的历史景观则是文人**的”,历史在这里上演,文化在这里汇集,历史产生了文化,文化承载了历史。

据统计1949年以前历代文人墨客以庐山为背景创作的诗词就有16000余*,作者3561人。宗教和**也在这里找到了温床,“一山藏六教,走遍**找不到”不管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庐山都温和地兼收并蓄,很多重大**事件也曾在这里发生,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正是这种*大的包容性才使它的积极入世有了坚实的基础。

庐山也许适合宗教修行,但不适合隐居,修行的人讲究形神俱修,形神合一,而这也要靠出世与入世才能做到,出世修的是神,入世修的是形,庐山正提供了这样的道场。真正的隐者不会选择庐山作为隐居的地方,就是因为庐山太喧哗,太接近世俗,太受人瞩目。

积极入世正是庐山的精神特质。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纠结于出世和入世,其实,这里面有真假,出世是假,入世是真,不然就不会有终南捷径之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对现实不满,或不受执政者重用,或受政敌排挤才愤而出世、消极避世的,如果条件合适的话,他们还是愿意出世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而庐山在使他们忘情于山水风光的同时,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庐山之所以受到众多文人们的青睐,除了秀美的自然景观外,最主要的我想还是因为庐山的这种精神特质。

写完上面的文字,已是深夜,推窗换气,下午刚刚下过一场雨,很凉爽,室内风吹帘动,窗外枝叶飒飒,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牯岭镇那个风雨萧萧的夜晚。

标签: 忘情山水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