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开十里黄,一村蜂蝶闹斜阳。明知尚隔江淮岸, 风物看看近故乡。” 知道不?江西铅山油菜花已经开成了绚烂的海洋!油菜花开,古镇染彩,今天《消费主张》就带你去走一遭!河口明清古街,位于铅山县河口古镇的北部,是按照明清原有风貌重新**的。**药店、布庄、茶行、*庄、票号、会馆在古街上随处可见。主街两侧都是当年的老房子,虽已破败斑驳,但格局依旧保存完好。古街不仅留存着几**前的房屋、匾牌,还有延续了好几代的传统手工小吃。
每天早上6点半,陈金明师傅都会准时出现在河口古镇戴家弄的弄堂口,专做烧饼,风雨无阻。面团、肉馅、辣椒粉、香葱,简简单单的食材,经过陈师傅的巧手,打造出堪称铅山一绝的美味烧饼——猪肉馅经*烤后,油从里面渗出来,撒在表面的芝麻粒看上去也是油汪汪、湿漉漉。一口咬下去,外面一层酥酥的,里面的馅则软糯辛香。陈师傅还有一绝——能用用二两的面皮儿包入一斤的肉馅,奥秘就在于他发的面特别筋道,能托住馅料,当然,饼的大小不同,价格差异不小,普通烧饼5元*一个,1斤肉馅的则要60元*。
铅山出产芋头和大米,蒸熟的糯米饭与熟芋头一起捣烂、蒸熟、晒干,制成芋头米条。芋头米条经过炸制、上糖,再拌上芝麻,就成了美味的芋头糖,芋头糖的甜度不是很大,但却越嚼越香,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一吃上芋头糖,心中就会油然产生一种思乡之情。“荞麦夹子”,像是用荞麦面做成的大饺子,里面用萝卜丝、虾仁、辣椒做馅。大饺子蒸熟,吃的时候,要把饺子泡在骨汤里,再淋上一勺辣子。它还被赋予了一个当地特色的名字——荞麦粿。
清汤,是铅山人的叫法,其实就是其它一些地方所称呼的馄饨。铅山清汤皮薄如纸,馅嫩,朵实,煮好的馄饨不破不裂。吃的时候,把事先放在碗里的盐、葱末、姜粒和一小匙猪油,用开水一冲,再放入煮好的馄饨,一碗冒着悠悠热气的清汤就可以食用了。灯盏粿,形似灯盏、米粉做皮儿、馅料丰富,算得上铅山小吃的代表。灯盏馃的制作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流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在铅山,几乎家家的女人都会做灯盏粿,而且会把粿胚捏得非常漂亮。做灯盏粿*先要做外面那个小碗——粿胚。先把大米泡好用石墨磨成米浆,同时要加入当地的一种野菜“青蓬”。米浆加热翻炒成米团,用手指蘸些菜籽油,米团在手里不停地旋转,很快就变成了一个个绿色的灯盏形状。做好的粿胚颜色嫩绿,散发出淡淡的青蓬的味道。
馅料如同其它地方包包子、包饺子,按照个人品味随心所欲,不过,里面必有一些新鲜的时令食材,比如春笋、香菇、萝卜、胡萝卜、豇豆、豆芽、鱿鱼、猪肉等等。这些香喷喷的馅儿料,就是灯盏馃的“灯芯”。为了让灯盏馃的灯芯不容易散,需要将红薯粉用水化开拌在炒好的灯芯里,灯盏里装入拌好的灯芯,上锅大*蒸十五分钟,就大功告成了!这样制成的灯盏馃柔软不粘牙,有劲道,味道十分鲜美!
武夷山脉北麓有座鹅湖山,南宋淳熙二年,吕祖谦邀集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等在鹅湖寺讲学,各抒己见,展开辩论,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后人在他们聚会的地方建立祠堂以为纪念,到明代重修扩建后,被正式定名“鹅湖书院”。今天的鹅湖书院已经是向游客开放的景观之一,徜徉书院,人们多少可以领略文人学风。
大约在1200年前,铅山南部山区就出现了以竹为原料的造纸技术,这种纸细嫩绵密,洁白莹辉,防虫耐热,后来被人们称为"连史纸"。到了明代,铅山因以"连史纸"为代表的造纸业历史悠久、工艺**、品种齐全,而成为江南五大手工业区之一。我国许多鸿篇*制、名贵典籍、字画、印谱、拓本等多采用铅山"连史纸"。生产连史纸需要72道工序,工艺复杂,人工成本高,有着“千年寿纸”美誉的连史纸如今面临失传的困境。2006年6月,连史纸技艺入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