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花又叫粉彩轧道瓷,就是把粉彩和轧道的工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珠联璧合。所谓粉彩就是用玻璃白料为底色,运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中的没骨法彩绘渲染图饰的彩瓷,这种瓷器的特点是画面阴阳突出,浓淡分明,立体感强,色泽柔和淡雅又明亮。
所谓轧道,又叫雕地,宫中称锦上添花,景德镇艺人谓耙花,它先在白胎上均匀施一层色料,如红、黄、紫、胭脂红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种状如锈花针的工具拔划出细的凤尾纹,*后配以花鸟、山水等图饰或开光图饰。扒花(耙花)作为一种工艺的描述,具体、准确、形象,只是不够文雅。
另一个称呼叫轧道,听起来学术性很强,就是让外人不知所云。当今学术之事,大凡如此。所以还是用扒花的名称便利些。它是出现于乾隆时期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术。在高温烧制的白瓷上,用粉彩满绘,再用针装工具细细的刻画纹饰,然后再进行低温的烧制。
扒花的扒,就是在釉彩上做精细的刻画。这一个字,仿佛让我们看到扒花匠师,凝神静气,手中稳稳拿捏住扒花针,头靠得很近,眼睛紧紧盯住器物的细部,一针一针,如临大敌。一般而言,扒花是刻画单一的连续纹饰:*常见的是卷草纹,**纹,锦地纹等。扒花的花,指得就是这个。
如果要刻画不连续的画面,比如在锦地纹中夹以龙纹凤纹乃到花鸟鱼虫,难度就更大得多。还有一种,难度上介于前两者之间,就是在连续的扒花纹饰基础上,施以粉彩的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