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周,欧洲的航空工业迎来一个重要时间节点。4月11,第500架量产型“台风”战斗机正式交付意大利空军。在F-22*孤求败10十多年后,F-35、歼-20、T-50等五代机已经逐步走上正轨,五代机的时代已经**来临。在这种背景下,“台风”的成就自然就难以那么显眼。但无论如何,“台风”依然是当前世界上**竞争力的一款机型。第500架交付对于任何一种战斗机,尤其是像EF2000“台风”这样性能先进且不断进行改良的第三代半战斗机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事实上,从2003年底**架交付开始,到2017年4月第500架交付,我们可以看到EF2000“台风”的量产和交付一直都是比较稳定的:2006年 9月,第100架交付英国**空军;2009年11月,第200架交付德国空军;2011年10月,第300架交付西班牙空军;2013年12月,第 400架交付德国空军。期间,除了近两年由于西欧诸国经济不景气而使得第400架到第500架交付时间间隔稍长以外,其他各百架的交付都是在2~3年以内。
随着我国歼20、歼11D、歼16、歼10B/C大批新型战机设计定型并转入成产,以及国产涡扇1**动机可靠性问题的解决和涡扇10B的投产,先进战机的型号已不在制约我国空军发展的因素。在此情况下,战机的产能问题则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中国每年到底能生产多少架战斗机和发动机呢?
众所周知,相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年能生产10万架各型号军用飞机的时代不同,现代战斗机的生产越来越复杂。战机的成产周期越来越长、制造过程也越来越精密。现代战机的制造包括装配、铸造、锻造、成形、机械加工、特种加工、焊接、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工艺检测、复合材料加工等等很多方面,除此之外,现代战斗机上有大量的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这些技术是由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基础能力和水平所决定的,毫不客气的说,一个国家的技术和工业水平直接决定了战斗机生产的产能。对于普通的航空强国一个厂商来说,同一型号的战机一年出产20~30架已经是相当可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