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角度来说,穷游的兴起建立在 《Lonely Planet 》(《孤*星球》)的没落上。Lonely Planet是世界*大的私人旅行指南出版商,主要以旅行指南和杂志的形式向世界各地的旅行者提供可以随身携带的实用小册子。
这本小册子也成了穷游网的缘起,肖异在一次采访中曾经提到过,他曾在2003年的下半年遇到过一本令自己印象深刻的《Lonely Planet》。2004年,《Lonely Planet》派蔡景晖到中国市场,肖异也在德国创办了穷游欧洲网。
《Lonely Planet》代表了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主流的信息传播方式,小册子的形式也颇为实用,**的时候,《Lonely Planet》的年销售量可以多达700万册。而穷游欧洲所使用的则是另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在线上,聚集而来的网友围绕着“旅行”主题各抒己见、贡献内容,互联网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再以更低的门槛、更快的速度,传递给更广泛的人群。
2011年,《Lonely Planet》 的创始人曾把它以2.1亿美元的价格分两次卖给了英国的 BBC。同一年,发展将近7年仍只有3个人的穷游网也开启了商业化之路,原《Lonely Planet》中国区负责人蔡景晖的加入给谋求转型的穷游带来了许多新东西:先是改变原来 BBS 的产品形态,加入大量的 PGC 工作,使之前积累的内容变得更加结构化,从而方便用户更快获取;随后,穷游网推出了由网络编辑搜集和制定的中文版出境旅行指南《穷游锦囊》,像之前的《Lonely Planet》,信息的产品化给出行用户带来诸多便利,从而也加快了穷游在用户量上的发展速度,根据之前《**网商》的报道,在《穷游锦囊》推出两年内,加之以 SNS 的运营,穷游网的注册用户上升到了300多万。
这时的穷游网也迎来了阿里巴巴数千万人民币的 B 轮注资,与之形成对比的时,在2013年BBC 将《Lonely Planet 》转手售出时,到手的*已经从两年前购买时的2.1亿美元缩水到了7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