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场”将在未来五年投入8亿元人民币,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帮助年轻人创业。投资人包括有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宇环、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和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据称,“创新工场”此前已经到账的资金为1400万美元。
“创新”、“中国”、“青年”是深深打动李李开复的主旋律,未来目标是要把“创新工场”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创业者的黄埔军校。李开复的雄心壮志始于此。李开复认为,“创新工场”会招聘*有能力*有潜力的创业者和工程师,和中国青年人一起打造新奇的技术**,……“创新工场”的核心是一个“天使投资”+“创新产品”的高度规模化的平台,通过孵化公司上市、出售获得合理的股份利益。
我们知道,“天使投资”*早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是自由投资者或非正式风险投资机构对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的***的前期投资,“天使机构”和机构风险投资一起构成了美国的风险投资产业。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的投资模式是这样的:由母公司投资团队搜集项目、招兵买马,打点一切,再招聘创业者,分给其项目、人马和资金,一年后再劝其脱离*自发展。李开复计划一年分离出5个公司,10年培养出500至1000位会创业的“**”。
李开复*次创业的确让人眼前一亮,让外界感受到了新思想和概念,同时也让我们产生担忧—一个没有创过业的人能否帮助年轻人做出**的公司、实现创业梦想?
担忧之一:没有成功创业经验,如何教授创业者做出成功的公司?创业是社会实践的课程,而不是理论或理想中的课程。当然,不可否认创业是有章可循的,有一些方法可以借鉴,但这并非说没有创业经验的人通过理论教授就能让其获得创业成功。潜在的客户——想创业和正在进行的创业者会产生怀疑,毕竟商业来自实践。
担忧之二:投资人对“创新工场”的持续价值有多大? 作为投资人的柳传志、郭台铭、俞敏洪等知名创业**和商业**,或许宣传的成分更多,不可想象他们能参与到指导“创新工场”项目中去,或许只能成为不错项目的**人,但中国庞大的VC可能早已蜂拥而至,竞相投资。“创新工场”如何争得一席之地,然后稳扎稳打、树立品牌,是创业伊始的关键。
担忧之三:创业团队的不可或缺。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马化腾、马云、俞敏洪、李彦宏、丁磊、张朝阳,包括柳传志都不敢说是自己一个人做起了自己的公司,他们创业当初都有“左膀右臂”,创业是一个团队工作,特别对建立一个黄埔军校式的“创新工场”,不知李开复组建的创业团队怎么样?有多少人能全力以赴共同打造 “商界的黄埔军校”?如何形成紧密持续的创业项目的跟踪和价值实现?
担忧之四:是否也会水土不服?李开复一直在美国公司打工,从做跨国公司的高管到自己创业,教授创业,李开复可能会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他要想教授创业者如何应对中国复杂的中国市场,似乎并不是他的特长。但在这点上,李开复自己好像很有信心,他在《做*好的自己》一书中曾提到:青年+自由+透明+新创新模式+大众利益+诚信=Google的**。中国有**的青年,如果我能把Google的文化带入中国,是不是可以帮助中国青年**未来更多“中国的Google”的**?更何况,Google在中国市场遭遇的围剿也是风声鹤唳、处处受阻?笔者认为,这可能就是李开复创建“创新工场”的主要思想,也是他激情澎湃、敢于放弃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成功光环而依然选择自己创业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