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源于看不到前途,“我现在不去上班了。”心儿边弄电脑边对我说。在外企工作10年的心儿暂时不打算返回职场了,因为实在“看不到什么前途”。从**大学德语系毕业的心儿,当年由于考虑父亲身体不好,毕业后没离开家乡,顺理成章地进入天津市开发区一家德资公司。头几年也算**无虑,那时她常说,“这里挣*不多,但人头和工作比较熟,就图干着舒心”。
渐渐的,她的脸上开始有了愁云。公司里的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不知不觉中老同事都已不在,只剩下一批20岁出头的年轻人,工作方式和责任心跟自己都不一样。吃饭时,她道出促使自己下决心创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一个41岁的女会计被公司以工作重大失误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在公司干了13年,没有补偿。这事,让我别扭了好多天。炒了高工资的老人招便宜的年轻人,下一个要动的老人,八成就是我了。”创业初期一切从简,心儿的老公同样困惑,不过他考虑开公司已很久,早在2011年就辞职了。他曾在两家世界500强的外资公司工作,天津和北京两边跑,年薪差不多20万,在天津已算不错了。“但压力大啊,他经常跟我说 完了,这个月又要完不成任务,奖金没了 。”心儿说。
更重要的是,和心儿一样,她老公所在公司的职位和待遇也“见顶儿”了。于是,夫妻两个决定试试。小公司进展很顺利,从一年前的月营业额3万,到现在的40万,忙得团团转。“没想到这么快,真没想到。”虽然如此,心儿坦承,现在两人都没有打工时挣得多,积蓄和利润都循环在公司里了。创业初期,资金不够充裕。二人异常节俭,夜生活和娱乐休闲暂时全都“说再见”,有时资金周转不开,日常开销都要依靠双方老人“救济”。两人时间也很紧张,连超市都没时间逛,吃穿用度全都网上解决。既是**也是接待员。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很多大公司在中国不止一次裁员,曾在人们眼中风光无限的外企白领,身上的光芒开始褪色。智联招聘近日公布的2012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显示,选择去国企和民营企业工作的90后毕业生在增加,比例分别为36.9%和9.9%,而选择去外企的毕业生在减少,只有22%。“80后”白领的危机感已扑面而来,迎来什么样的中年,只是时间和方式的问题。用心儿的话说“现在还有资本尝试,没想那么多,不求挣大*,先把事情做好。”